栏目分类
新闻动态
发布日期:2025-08-19 17:10 点击次数:116
这让我想起之前跟别人的争论。
我跟他说魏延子午谷奇谋,成功的概率不大,因为缺乏粮草的支撑,如果魏延没有突袭成功,反而可能陷入包围。到时候很可能会被歼灭,或者因为粮尽自乱。
他跟我说“因粮于敌”。
我跟他说“因粮于敌”具有局限性,能否在敌境快速获取足够粮草这是不确定因素。而且“因粮于敌”这个“敌”是敌人的军队,还是敌人的老百姓?抢军队的粮食有很大的难度,抢老百姓的又会引发当地反抗反而拖慢行军。
他又告诉我“强者从来不抱怨环境。”
他这话令我放弃讨论,当讨论已经跳出了对策略本身的理性探讨,转而将问题简化为 “态度决定一切” 的颅内高潮时,其实根本没有必要继续了。
回到问题本身,《史记》当中一再强调粮食的重要性。
展开剩余71%巨鹿之前章邯为了给王离提供安全的后勤保证,特意筑了一条甬道,把从黄河运送来的粮食源源不断的提供给王离,才有了王离急攻巨鹿的基础。
章邯军钜鹿南棘原,筑甬道属河,饷王离。王离兵食多,急攻钜鹿。而项羽之所以能够在巨鹿之战中取得最终的胜利,也是因为主攻方向选择的是章邯看守的粮道。
项羽兵数绝章邯甬道,王离军乏食,项羽悉引兵渡河,遂破章邯。在《史记》中是有先后顺序的,英布等先遣部队袭扰章邯的粮道,令王离的军队粮食供应出现不足。然后项羽率兵渡河,击败章邯。项羽与诸侯兵攻击包围巨鹿的秦军,俘虏王离。
为什么王离,不就地解决粮食问题呢?因为巨鹿附近没有吃的了,就是巨鹿城内粮食也已耗尽。
同样的粮食供应问题,也困扰着刘邦,刘邦西进灭秦到达陈留的时候,兵力还不足万人,刘邦兵力受制的原因之一就是粮食供应的原因。
郦生曰:“足下起纠合之众,收散乱之兵,不满万人,欲以径入强秦,此所谓探虎口者也。夫陈留,天下之冲,四通五达之郊也,今其城又多积粟。... ...”于是遣郦生行,沛公引兵随之,遂下陈留。郦食其的情报对于刘邦来说非常重要,不仅能够令刘邦快速拿下陈留,还能为刘邦提供足够多的粮草,这就为刘邦的壮大提供了物质基础。
可以说郦食其的出现很关键,陈留的粮草存放于城内,所以想要“因粮于敌”必须要先把陈留拿下。
刘邦入武关时秋毫无犯,粮草供应充足,他无需为了粮草的问题去抢老百姓的饭碗。
进入咸阳后,他也没有要群众一针一线,他所凭借的底气依旧是:
“仓粟多,非乏,不欲费人。”这一切的基础是需要先攻入对方核心区域,如果没有这个前提,“因粮于敌”便是空谈,缺粮的问题更是难以解决。
战争到了最后,打的就是后勤保障。
井陉之战,韩信最担心的就是陈余固守,断其粮道。
同样的,不管是项羽断刘邦的粮道,还是刘邦令彭越断项羽的粮道,都曾令双方一度陷入被动。
更别说经过数年的征战,老百姓死走逃亡,尤其在战略要地,民生更是凋零,刘邦所处的蜀汉反而是一方净土并没有受到战争过多的摧残。
发布于:山东省Powered by 乐乐捕鱼最新版本不出奖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